本报记者 王帅薇
近年来,我市围绕教育质量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提升以及教育均衡发展等目标,坚持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不断推进“双师课堂”建设与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基础教育办学水平,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联合教研激发创新活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信都区育红小学四年级二班教室里,教师李佳伟正在讲解《芙蓉楼送辛渐》一诗。通过“双师课堂”网端,李佳伟还时不时地与路罗完小的学生展开互动。这节课,李佳伟对教学内容把握透彻、挖掘深入、处理新颖,路罗完小的助教老师则适时点拨配合,两班学生完成了独立思考、积极表达,收获了不少诗作赏析知识。
这种上课模式是我市教育局持续推广的“双师课堂”模式。该模式充分利用不同班级、不同学校教师的优势,采取同用一张课程表,由优秀教师主讲、另一班级教师辅导的方式打造“在线课堂”,促进教师、班级、学校间教学质量同步提升,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学子。
“上完课后,两所学校的教师会在线上开展联合教研,沟通课堂效果和改进策略,激发了广大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活力,提高了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信都区育红小学校长王俊丽表示。
据了解,市教科所在建立“双师课堂”联合教研机制的基础上,还持续开展“学课标、研教材、减负担、提质量”系列活动,旨在全面提升全市教研队伍和中小学教师专业水平。对于教学中出现的共性问题,组织市、县两级采取线上学习、线下研修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专项培训行动,着力提升校长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和中小学教师“双师课堂”驾驭能力。
“今后,将依托互联网、云平台、大数据等技术,加强新入职教师、特岗教师和青年教师的人工智能和信息化能力培养,继续深化一课一研,全面提升教师教学业务能力,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学子。”市教育局基教科负责人宋瑞忠说。
以强带弱共享优质资源
“飞啊飞啊飞……我的梦之船,在迷人的夜空,轻轻飞翔……”伴随着欢快的钢琴声,信都区的金华实验小学二年级三班教室里,传来学生们稚嫩的歌声。与此同时,60公里以外浆水镇的两个教学点内,同年级的学生也齐声唱响这首歌。
信都区辖区内城市、城乡接合部、偏远乡村并存,存在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情况。之前,西部山区部分学校面临音体美教师配备不足、教研活动不规范等问题,信都区教育局将“双师课堂”建设成为撬动全区教育改革的杠杆,争取实现以强带弱、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全区教育质量优质均衡发展。
“在市教育局的指导下,依托本地名师资源库,我们在学期初就制定主讲课程表,通过‘看优课、晒优课、学优课、研优课’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科名师的辐射引领作用,开展名师讲堂、公开课、观摩课等活动,助力帮扶学校的教师提升了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信都区金华实验小学校长郭立平表示,这是一个双向提高、效益倍增的过程。他们还通过引进国家、省名师资源,与帮扶学校“同上一节课”摸索锤炼,有效提升教学业务素养,从而为更多学生提供公平而优质的教育。
目前,对已建成“双师课堂”的学校,市教育局实行分区域、分梯次推动以强带弱,科学制定课程表,常态化开展专递课堂、同步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尤其在打造薄弱学科“在线课堂”上,坚持同用一张课程表、同上一节课,解决了部分学校特别是农村小规模学校学科开不全、开不好的问题。
机制保障提升教育质量
“这为我们常态化推行‘双师课堂’带来了信心,也让我们明白,强化机制保障要跟得上。”宋瑞忠表示。
为形成强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市教育局建立考核奖惩机制,指导各县(市、区)、各学校制定“双师课堂”考评办法,建立骨干人才智能教育培养提升制度,教师队伍建设管理办法等制度。建立“双师课堂”成果奖励表彰制度,定期开展学术和成果交流、教学竞赛等活动,分年度表彰“双师课堂”应用探索教学能手和名师,对在试点中出经验、出成果,推进试点工作扎实的学校予以考核加分,形成有效的教师参与“双师课堂”助推教育教学改革的激励机制以及应用管理制度体系。
同时,教育信息化不仅要确保基础设施全部到位,而且要保证设备更新、运行维护的日常支出,决不能出现闲置的情况。为此,市教育局建立督导机制,由市、县教育部门每年上、下半年组织人员,对学校“双师课堂”工作开展督导检查,对工作实施推进情况进行跟踪和阶段性评估,对发现问题及时修正。
截至目前,我市“双师课堂”共涵盖603所中小学校,参与教师3000余人,受益学生近40万人。市教育局督学翟凤国说:“我们将探索建立符合邢台发展实际的教育信息化新生态和教师队伍建设新模式,促进教与学方式普遍优化,形成开放、灵活、高效的优质教育供给与服务新格局,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打造邢台教育金字招牌,推动我市中小学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