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清晨,一场短暂的春雪过后,记者来到龙江森工集团清河林业局有限公司育林林场的育林苗圃。放眼望去,针叶、落叶、阔叶树,层层叠叠,原始林、天然林、人工林,浩浩汤汤……
位于哈尔滨市通河县的育林苗圃,目前培育以红松、水曲柳、云杉、落叶松为主的造林苗木275万株,以糖槭、紫叶稠李、王族海棠、小叶丁香为主的绿化苗木21万多株。育林林场在承担林区造林绿化、经济林苗木培育、林业科研等职能的同时,也积极谋划布局种植新业态。
(资料图)
记者在水曲柳地看到,这里间作了蒲公英。“以前水曲柳地的行间空地每年需除草3次,每亩需5个工日,每个工日120元,在雇佣人工除草方面每年就得花费1800元。间作蒲公英后,只需除一次草,人工费变成了原来的三分之一。”种植户王东兴说,种植水曲柳的年收入在15万元左右,种植蒲公英又带来了一笔收益,“间作的蒲公英年产可达8000斤左右,每亩获利近6万元。”
除了发展种植业,育林林场还探索发展一体化旅游线路,依山傍水建设漂流项目、民宿,使到访游客“玩出深度游”“吃到新鲜菜”。
包括育林林场在内,清河林业局各林场按照一场一品、一场多业战略,不断发展壮大林场项目,增加林场收入:新胜林场专攻森林牛养殖;建设林场不断扩大仓术、赤芍等北药种植面积;茂林林场大力发展冷水鱼养殖,与养殖户成立合作社;横山林场重视发展灵芝产业,采取低温物理破壁技术采集孢子粉,生产灵芝切片等10余种灵芝保健系列产品,全场灵芝产值达120万元……
“这一战略的实施拓宽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是促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有效尝试。”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省现代林业与碳汇经济发展智库成员任月说。
地处哈尔滨市方正县的龙江森工集团方正林业局有限公司也在积极利用林场的区位优势,推动林区产业融合发展。
方正林业局规划了“山上建基地,山下搞加工,产业带基地,基地连万家”的发展格局,开拓生态产业发展模式。去年9月,龙江森工中药产业园区在方正林业局有限公司规划建设。
据方正林业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谌建华介绍,龙江森工中药产业园区利用旧厂区改扩建,组成新型中药饮片精深加工生产基地,集聚了全省道地药材资源,形成了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链。园区内包括药材初加工车间、改造中药材精深加工车间、食品包装车间、污水处理站、质量控制中心、冷凉库房等配套工程。“这儿生产加工的不仅是产自本地的药材资源,还有省内其他林场的刺五加、五味子、人参、冬青等药材。”谌建华说。
近年来,黑龙江省很多林场坚持因“场”制宜、一场多业谋发展,林场生态、产业两手抓,带领职工群众增收致富,为改革后的国有林区转型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文章来源:新华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