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祎 通讯员 祝希娟
生产一块80吨重的T型预制梁,需要进行哪些操作?答案是仅需要按键5次。
近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位于孝感的中铁大桥局京港澳高速改扩建工程智慧梁厂,现场几乎看不到生产工人,一片梁从钢筋下料到绑扎、合模、混凝土配置、运送、浇筑、蒸养、张拉等工序都由机器自动完成。
“这是一座智慧化的梁厂。”项目总工王如川说。
预制梁,现代化装配式施工中常用的混凝土预制件。在混凝土指挥中心,工人第一次按键,2分钟拌好一罐混凝土。混凝土拌合完成后,由鱼雷罐经空中轨道运输,每罐可装3方混凝土。工人师傅第二次按键,3个鱼雷罐开始有序运送混凝土。
梁片生产区域,8条灌装生产线正在运转,工作人员轻点按键,自动布料机接过鱼雷罐,横移至模板上方开始自动布料,历时大约2小时。“梁片的底模和侧模都实现远程操控,自动移动,破解之前固定式底模占用台位的难题。”王如川说,梁片成形放置1天后,通过地面轨道移送至一旁的蒸养车间,在这里继续“蒸桑拿”24小时增加韧性。
第四次按键,梁片被缓缓送入“蒸养车间”。工人最后一次按键,房门自动闭合,水蒸气360°扩散,温度逐渐上升至45℃。达到规定标准后,再经过机器自动张拉并进行孔道压浆,一片用于高速公路的梁就算做好了。
此刻,指挥中心大屏上,随着实体梁片的完工,一块80吨重的数字孪生梁片也同步生成。借助于生产线上密布的传感装置,现场生产数据可实时上传指挥系统,一旦判定有重大隐患或者不合格的操作,就会紧急报警。
“我们最大的突破,是把下料、拌制、浇筑、养护等所有环节信息系统打通,每个环节的生产数据都可以捕捉至指挥系统。”王如川介绍,得益于数字化的记录系统,每块梁都有一个二维码,包括它的生产时间、使用材料、出厂编号、张拉压浆等,一扫便知,相当于人的身份证。
据介绍,这座智慧梁厂投资5000多万,相比传统梁厂成本多出3000多万元。但收效显而易见:传统梁厂7至10天才能产出一片梁,而智慧梁厂4至5天就可以产出一片。“我们标段桥梁比较多,大概需要3000多块预制梁,可以为改扩建工程制梁省出半年工期。”王如川说。
关键词: